有趣百科

绿帽子的由来,看了之后不许笑!(3)

有趣百科
Tips: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长按图片存图
     绿帽子的由来,传说二
     《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由于绿色与娼妓有关,后来,“绿头巾”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并演变成了“绿帽子”。
    绿帽子的由来,“绿帽子”,本来就是绿色的帽子,但在汉语世界里,一个男人被戴“绿帽子”则是指他的女性配偶与其他男子偷情相好,这无疑是极不光彩的。
  以至于汉语还延伸出其他类比词汇:比如绿色的“王八壳”(男子被绿了还像缩头王八一样不敢反抗)、陆军的“绿钢盔”(比喻绿帽子十分结实、确凿)。这些都比“绿帽子”更进一步。
  为什么“绿帽子”会有如此不受待见的含义?
  这源于中国古代对颜色的区分,进而应用到服饰上,由此产生阶层划分的结果。
  中国古人将颜色区分为“正色”和“间色”,这源于《礼记·玉藻》对“士”着衣颜色的要求:“士不衣织,无军者不贰采。衣正色,裳间色。”东汉郑玄认为此句说的是古代最高规格的礼服——冕服,颜色是“玄(黑)上纁(浅红)下”。
  
  晋武帝冕服图,冕服的上衣为玄色,下裳为纁色
  唐代孔颖达的注疏进一步解释说:“玄是天色,故为正;纁是地色,赤黄之杂,故为间色;皇氏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之色;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骝黄是也。”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五色旗,即采用红黄蓝白黑五正色代表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
  绿色,是“苍黄之间色”,故而在中国传统的颜色等级谱系中就处于较低的位置。相应的,穿着绿色服饰本身也就意味自己的社会阶层地位比较低下。《汉书·东方朔传》中就写到,汉武帝的姑姑馆陶长公主寡居后有了一个情夫董偃,汉武帝来拜见姑姑时“董(偃)军绿帻傅韝,随主前,伏殿下。”东汉应邵就曾注道,绿帻是“宰人服”,即贱人服。
  唐宋时平民带绿、碧或青头巾都被认为是低贱和侮辱。唐代贞元年间的《封氏见闻录》记载,当时地方官吏对犯人的名誉性处罚是“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苏州有不逞子弟,纱帽下著青巾,孙伯纯知州判云:‘巾帽用青,屠沽何异?’”这说明在当时士人心目中,只有屠夫商人这种最低下的人才会戴绿帽子。
  而绿色即使作为官服的颜色,其排名也始终不高。南北朝时期创立了五等官服制度:朱、紫、绯(深红色)、绿、青。以唐代为例,六品着深绿色,七品着浅绿色。明代以八、九品着绿袍。绿色始终排在最低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