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八卦爆料

万历三大征,每场战争都是一波三折!(4)

八卦爆料
Tips: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长按图片存图
  纵观整个战争,无论是文禄之役还是庆长之役,日军凭借战略和战术优势,总是能在战争初期势如破竹,但一旦进入相持阶段,小国对抗大国的资源劣势就暴露无遗。丰臣秀吉在临死前曾叹息说:“吾不幸生于小国,兵力不足,使我不能克遂耀武八表之志,奈何!奈何!”这句话说到了要害,七年朝鲜之战,“小国”对抗“大国”,最后的结局只能赢得仓皇北顾。战祸连绵,无数日本将士暴骨海外,国内人怨不断。《日本外史》这样总结:“趋七道之民,裹其未愈之疮痍,以入未知之地,连年无所成,致其力衰竭。”战争的挑起者丰臣秀吉更是第一个受到报应,正是因为壬辰战争中激化的文吏派和武功派不和,导致丰臣家内部分崩瓦解,最后被保存实力的德川家康取得了天下,丰臣秀吉的子孙也被杀得精光。
  德川幕府吸取了秀吉的教训,熄灭了武力扩张的梦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躲进岛国成一统,闭关锁国整整两百年,直到“黑船”的炮声敲响了德川幕府的丧钟。朝鲜是最大受害国,壬辰战争中人口死亡近两百万,耕地损失大半,几乎在废墟中重建。整个国家大伤元气,以至于近代再次沦为日本侵略战争的牺牲品。不过,对于再造之恩的大明,朝鲜李朝视之为重生父母。满清崛起后,李朝上下皆视之为胡虏夷狄,仍然对明朝忠心耿耿,“奉明正朔”。《李朝实录》记载了朝鲜仁祖李倧写给皇太极的书信:“曾在壬辰之难,小邦朝夕且亡。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拯济生灵于水火之中。小邦之人,至今铭镂心骨。宁获过于大国(满清),不忍负皇明。此无他,其树恩厚而入人深也。”这份感激之情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后,李朝还是在内部文书上坚持用崇祯年号。朝鲜孝宗李淏甚至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训练军队试图北伐。
    万历的三大征,是指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1573~1619)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
     评价历史事件,我们首先要看这些事件是否需要这般处理。显然就当时情况看,三大征的决策是正确的,是必需的,倘若不征是帝王及政府的不作为。下面我们以事实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