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社会百态

陪聊,人们为什么谈“陪”色变?

社会百态
Tips: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长按图片存图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聊天是人们交往的必备手法之一,可是在网上聊天总给人一总虚幻的感觉,觉得不是真的,转眼就成了一场空,不管是交友还是恋爱都一样,没有一种安全感和现实感,可是这漫漫长日真的是太让人空虚寂寞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啊,于是有人脑洞大开,发明了陪聊这一职业,下面就随有趣小编一起来看看这陪聊的职业包含了哪些内容吧!
    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近日发布消息称春节过后沪上将诞生三项新职业,其中注册心理陪护师因其界定与传统“陪聊”相近引发网友争议。王裕如告诉记者,目前只是提出这样的职业概念,将由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和上海人才培训市场联合进行职业培训,具体的服务定价、职业规范等将陆续出台。所谓“陪聊”是指上海新发布的注册心理陪护师,其工作方式是“陪聊”,的确,公众有些谈“陪”色变,甚至对“陪聊”二字相当抵触,其实并非小题大做,而是社会现实在人们心理上的自然投影。不过,假如因此便认为“陪聊”成为正式职业是在挑战社会公众的道德承受底线,甚至认为“陪聊”转正是在给“三陪”色情服务发放“上岗证”,恐怕也有些过于敏感,甚至是上了“标题党”的当。君不见,所谓“陪聊”职业正式获批,不过是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的“注册心理陪护师”新鲜出炉罢了。而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问题其实亟需获得排解与疏导,世界卫生组织在本世纪初对于健康的全新定义更是将心理健康也包括在内。从这个角度来看,假如更多的公众能够受益于心理学知识,假如公众的心理健康能够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看护和关照的话,不仅是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健康水准,对于创建和谐社会更是不无裨益。即便“心理陪护师”这个职业也可以被简称为“陪聊”,此处的“雷同”,也纯属巧合,至少与那个被糟蹋了的“陪聊”二字完全是两码事,至于担心“心理咨询专家”会因此而“生理化”,甚至认为色情三陪会从此正式“上岗”,恐怕多少有些望文生义之嫌。“陪聊”零距离,警惕上演“床上戏” 所谓“新职业”,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标准处副处长刘永澎介绍,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存在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职业技能,在1999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的职业。它们具有几个特性:一是目的性,即有人专职从事此业赖以谋生;二是社会性,即为他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三是规范性,即是合乎法律规范的;四是群体性,一般要求有不少于5000人的从业人员;并要求有稳定性和独特技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