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百科

都市工匠之神,哪些街巷是以工匠命名的?(2)

有趣百科
Tips: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长按图片存图
  西城区厂桥附近有前铁匠胡同和后铁匠胡同,清代称铁匠营。当时此地为“八旗
 
”之正黄旗地界,驻有旗兵,所设铁匠营以打造兵器为主,1911年后析为前、后两条
 
胡同,分别称前、后铁匠营,1965年定名为前、后铁匠胡同。
  丰台区以铁匠营命名的地名有六个,分称铁匠营、东铁匠营、西铁匠营、南铁匠
 
营、北铁匠营和小铁匠营,均为明初在此设打造兵器的营地而得名。明代军队所使用
 
的兵器多为铁制,为了满足军队训练和作战的需要,朝廷组织铁匠成立了打造兵刃和
 
铁器的工匠营(兵工厂),俗称铁匠营,属官营的手工业“大作坊”,按照兵部要求打
 
造各种兵器。现在南三环方庄桥和刘家窑桥之间的东铁营桥即是源自铁匠营之名。
  弓箭大院弓匠胡同曾为清代骑射制造弓箭
  弓箭是古代军队使用的一种以弓发射、具有锋刃的远射兵器。弓由弹性的弓臂和
 
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杆、羽箭、箭头。弓箭结构看似简单,但制作工艺很高
 
,历代从事弓匠制作的匠人不计其数。
  因清代乾隆年间为制作弓箭之所而得名的弓匠胡同很多,如位于西城福绥境地区
 
的东弓匠胡同、西弓匠胡同、小弓匠胡同,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北小街东边的南弓匠营
 
胡同和北弓匠营胡同。此外,东四十字路口西南角还曾有个弓箭大院,胡同呈南北走
 
向,北起东四西大街,南不通行,道路两侧是整齐的营房,成形于明代,当时有四十
 
多家制作、经营弓箭的作坊。随着火药的发明、枪炮的使用,到了清朝规模缩小,只
 
剩下十七家,隶属朝廷造币处管理,所制作的弓箭均上缴兵部、礼部、户部等,不得
 
外卖。“聚元号”是这里最著名的一家作坊,创办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其匾额
 
据传为乾隆皇帝御笔所题。“聚元号”制弓十分繁杂,有200多道工序。到了清末,已
 
传至第七代店主王氏。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弓箭大院内的店铺日渐衰败,“聚元号”
 
老板将弓箭铺变卖于“全顺斋”掌柜堂弟杨瑞林。其后店内弓箭经杨瑞林悉心制作、
 
灵活改进,曾参展民国初年(1912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奖。如今“聚元号”已
 
为第十代传承人,其弓箭制作技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