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百科

都市工匠之神,哪些街巷是以工匠命名的?(3)

有趣百科
Tips: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长按图片存图
  鞍匠胡同的老工匠曾被乾隆封为“九品鞍匠”
  鞍匠胡同位于西城区福绥境地区,呈东西走向。东起小太平胡同,西至阜成门北
 
顺城街,清代称鞍匠营,曾为制造马鞍之所。
  满族是一个矫健而善于骑射的“马上民族”,各旗都设有制造弓箭的工匠营。雍
 
正八年(1730年)曾有谕旨:“五匠俱系出征、行围所需,命定期考验,其技艺不精者
 
勒限学习。”当时五匠的编制为1118人,鞍匠作为五匠之一,人数为447人。马鞍是一
 
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前后均凸起,其制作工艺颇有讲究。据
 
传,鞍匠营有一位技艺高超的老鞍匠,曾为乾隆皇帝制作过御马鞍,并受过皇封。
  清代皇帝每年要举行“塞外行围”、“木兰秋狝”,所用御马鞍由总管内务府造
 
办处承作。有一年,造办处为乾隆皇帝制作了三个御马鞍,但乾隆皇帝都不满意。造
 
办处打听到鞍匠营有位王师傅技术高超,制作马鞍已有30多年,于是将他请到造办处
 
专为乾隆皇帝制作御马鞍。王师傅的手艺果真不一般,一个月之后便制作出一副铁鋄
 
金镂雕双龙马鞍。其前后鞍桥通体饰银叶,錾龙、云、火珠,镶嵌青金石、珊瑚等,
 
面部以铁鋄金镂二龙戏珠及如意云纹,样式独具匠心。乾隆皇帝看后甚是喜欢,于是
 
封其为“九品鞍匠”,并赐黄马褂一件。
  棚匠皮匠绳匠针匠胡同的著名工匠各有绝活
  棚匠胡同在新街口北大街迤西,最初叫棚匠刘胡同,东西走向,东起东校场胡同
 
,西至中校场胡同。据传早年间因胡同内有棚匠开设的棚铺得名。老北京有三种精绝
 
手艺,搭棚匠是其中之一。棚匠搭棚,只有杉篙、竹竿、芦席、绳子,平地而起,高
 
至十丈,宽亦十丈,中间不见一柱。多为夏季庭院中搭的天棚以及平时住户殡丧嫁娶
 
等红白喜事搭的灵堂、寿堂、喜堂。据传明永乐年间,在棚匠胡同住着一位叫刘富贵
 
的棚匠,能搭各式各样的棚,与真的建筑无异,所以京城大户人家办红白事多请刘师
 
傅搭棚。由此其所在的胡同被称为棚匠刘胡同、棚匠胡同,后谐音称为朋奖胡同。如
 
今胡同已拆除,不见其踪。